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6部门联合印发《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以广大城市社区为创建对象,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到2022年,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力争全国6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2019年3月,全国智标委正式将“绿色智慧社区”理念向全国推广,陆续开展了绿色智慧社区标准实践试点工作,建立起政府、企业、用户共同参与的标准化项目,引导和推动建筑及居住区信息化产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全国智标委邀请了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在“绿色智慧社区创新发展论坛”上共同探讨、交流绿色智慧社区标准化发展、政策方向和发展趋势。
后疫情时代,绿色智慧社区标准化发展思考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马虹
2020年注定不凡,约20万社区工作者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绿色智慧社区的智慧化更为凸显。智慧社区约5000亿的市场规模,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各方参与,绿色金融的加入必不可少,绿色智慧社区要以绿色为目的,智慧为手段,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社区治理和服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数字物业,重构社区服务新生态
青岛海尚海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董汉军
以“真诚”+“科技”为基因,坚守“以人为本”的用户理念,以智慧科技赋能服务体验,聚焦“基础服务”+“业主增值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智能科技“+”城市公共事业服务“的业务模式,输出全业态服务管理体系。
海纳云国密产品&生态产品发布仪式
海尔海纳云智慧安防CEO陈俊逸
共同打造自主、可控、可信的网络安全社区/园区; 通过国密加密解决智能门禁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敏感信息未保护、通信信道未加密、服务器数据泄漏等问题;采用国家标准,将国产加密算法与社区/园区建设相融合,与行业标准充分衔接。
城阳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介绍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政府 副区长 石德武
1+8+N:1个区级治理监测中心、8个街道分中心、N个专业分中心。通过统一的架构、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标准,指导城阳区各部门、各街道开展城阳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从智慧建造到智慧运维——苏中集团关于智慧建筑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苏中达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吴广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指引全国建筑业迎来了全面进入智慧建造的时代。苏中建设集团智慧+建筑战略的提出:BIM、智能化、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讯、物联网。
加速数字化转型,让资产与服务更有价值
深圳我家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中心 总监 林国慧
物业管理行业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物业管理,政策内容也逐步由规范性向支持、鼓励性演变;“技术和资本”成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助推器。
如何通过数据驱动和中台赋能助力企业分享(田丁)智慧社区红利
深圳市保臻社区服务科技有限公司 助理总裁 孙泳波
用科技赋能,以数据驱动管理运营,实现智能调度,提升团队工作效能。 匹配科技化平台的专业运营服务,流程改造、机制配套,全方位实现体系变革,确保客户成功。借力高科技持续升级,拓展经营,提高收益,摆脱劳动密集约束,向科技密集智慧物业模式转型。
人·空间·交互——健康智慧生活3.0
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 产品总监 朱娴
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不断重塑,新的居住模式应运而生客户需求不断变化,应通过空间满足客户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并实现新型邻里关系。 90后逐渐成为购房的中坚力量,随着互联网和媒体变革长大的90后,享受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购房需求也与父辈有了很大的不同。
绿色智慧校园呵护平台
成都透客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懿梅
端:使活跃在云端上的各终端应用得以呈现,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物联网通信连接服务。 边:提供呵护应用的增值边缘应用服务,快速打通呵护纵向延申体系,实现碎片化的增值应用微服务。管:通过云到端的网络管道路径,实现从标准接口网关,统一认证,数据算法,核心应用等的管道链路互通。云:提供云端服务基础设施,让资源更集中,平台搭建更便捷。
最后一公里 打造精细化管理社区服务平台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副秘书长 尚治宇
构建“12345”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探索创新治理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原则,构建社区“治理+服务”的基层治理体系,联接智慧城管、综治平台、政务平台等系统资源,服务居民群众、社区组织、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四端用户,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理念,共同缔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共建共治共享——共谋绿色社区创建之路
在打造绿色智慧社区的过程中,如何将项目落到实处?智慧社区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智能终端实现互通互联?物联网、信息化应用如何深入到智能化社区的各个场景之中?8月25日下午,在第五届绿色智慧社区及智慧城市产业峰会的绿色智慧社区创新发展论坛圆桌论坛环节,城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石德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全国智标委秘书长张永刚、海纳云董事长陈斌、海尚海服务集团董事长董汉军等与会行业专家围绕“共建、共治、共享——共谋绿色智慧社区创建之路”主题,从政府、社会、企业等不同角度分享、建言、诠释绿色智慧社区共谋之路。
▲圆桌论坛现场
在建设绿色智慧社区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城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石德武表示,近年来,城阳全力推进“阳光城阳”建设五大工程,推行新型智慧社区建设试点。以阳光党建构建党建和社区居民新型关系,以阳光政务推进社区党务、财务、政务公开化。为此,城阳区在全区8个街道、230多个社区设立智慧社区中心,把智慧社区建设作为破题之作,不断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创盈利模式,保证智慧社区建设持续化发展。通过绿色智慧社区建设,城阳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城阳区还将以绿色新型智慧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开展绿色智慧城市建设。
▲城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石德武
信息化对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有何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信息化是赋能产业,绿色智慧社区是需求方,信息化将对智慧社区建设带来三方面的变革。一个是组织变革,社区是介于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中间组织,是一个生态组织,生态组织的一个特点是让不属于我的产权的资源为我所用,这将引导企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二是业务变革,赋能者将从提供产品转向提供服务,显然,服务业是未来十年最大的成长空间,进而带动智慧社区业务实现转型;第三是产业变革。新业态分平台和增值业务,更紧密面向用户,进而带动产业模式发生变化,这是绿色智慧生态社区对赋能者带来的最大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
绿色智慧社区建设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还缺少哪些行业标准?
全国智标委秘书长张永刚表示,下一步全国智标委要共同推动平台类、数据类和接口类标准的制订工作,此外信息安全也在下一步标准的研制范围内。他介绍,智慧社区涉及应用系统众多,通过应用系统的测评和评价标准的制订,可以实现接口统一、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同时,各地的智慧社区建设各有特点,因此要“一城一策”,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情况的来做评价类标准,此外还要开展专项标准编写。后期,全国智标委会加强标准编写,共同完善绿色智慧社区的标准体系。
▲全国智标委秘书长张永刚
在建设绿色智慧社区的过程中,企业怎样克服数据壁垒?
海纳云董事长陈斌表示,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各家硬软件企业的实力都很强,单个行业解决问题能力也非常强,但是也会造成行业间的数据壁垒,用“平台+生态”的思维可以扭转这种局势。平台思维需要做标准统一,连接的速度和成本大大节省,这也是海纳云一直以来在不断追求的理念。“生态思维不再关心单个行业数据的使用,通过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从用户的体验和需求出发去解决问题,以往是做产品,现在是做生态。用生态的思维做出来的产品,一定会更接地气,进而打破数据壁垒。”
▲海纳云董事长陈斌
海尚海服务集团董事长董汉军分享了“绿色”的内容该如何实现。
他认为,绿色智慧社区是依靠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大数据技术,整合了物业、建筑等资源,依托绿色智慧硬软件等平台而打造,“目的是绿色,手段是智慧”。目前,海尚海服务集团已经打造了30多个绿色智慧社区项目。例如,智慧消防可以实现响应速度从五分钟降到一分钟,不需要人去做巡检,保证安全的同时节省了人力;智慧能源可以实现用水用电通过感应设备接入平台,随时预警、监控,避免跑冒滴漏,节省了资源;能够做到干爽、空气清新的智慧车库系统,辅以智慧照明系统,让车库变成地下版会客厅;此外,小区全部采用智慧灯杆,一年可节省25%的能耗。此外,像智慧电梯、APP等,可以做到帮助物业企业提效,给业主创造宜居的社区环境。
▲海尚海服务集团董事长董汉军
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绿色智慧社区创建这一主题,与会专家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董汉军表示,在创建绿色智慧社区的过程中,企业要学会借力,以开放的心态,共创共赢的思路来推进建设。
陈斌介绍了海纳云科技近年来参与的一些经典案例,例如,海纳云与崂山公安打造的平安社区,与沙子口街道55个社区建立的智慧社区系统等,均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他建议,在小区新建的过程中,企业应提前介入,以一次性投入承载五到十年的利用,去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并通过平台的算法,减少后期投入。后期海纳云还会在智慧镇街、5G+视频融合方面开放更多端口和数据,让更多政府部门去使用,打造共享治理的经典案例。
张永刚表示,在智慧社区的建设过程中,通过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可以实现共治共建共享。“让百姓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必须要有一个城市级基础平台,在每一小区,要建更多应用的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进而实现共治共建共享。必须要有老百姓反映诉求的通道,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在社区。”
姜奇平建议,在创新绿色智慧社区的过程中,应该把共享发展理念发展为一种模式,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创业创新的实现。
石德武副区长介绍,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实践方面,城阳区着力构建、完善六个体系,从法治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心理服务、城市安全体系等六方面入手,不断强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支撑和数据的打通共享,相信随着数据的共建、共治、共享的不断深入,绿色智慧社区的创新步伐也会进一步加快。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绿色智慧社区的创建,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人民群众等各种力量的广泛参与,只有齐心协力,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才能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打造真正的绿色智慧社区。